夏窗尾声凸显曼联转会困局,管理层变革能否扭转“售人弱势”?

  随着夏季转会窗口进入倒计时,曼联再次面临阵容调整的严峻考验。根据ESPN记者马克·奥格登的分析,俱乐部在球员出售方面的弱势表现已成为阻碍球队重建的关键因素。自2013年弗格森爵士退休后,曼联仅有丹尼尔·詹姆斯一例盈利交易:2019年以1500万英镑从斯旺西引进,两年后以2500万英镑售予利兹联。

  财务压力迫使曼联必须通过球员销售平衡账目,避免违反英超盈利与可持续发展规则(PSR)。然而在斥资近2亿英镑签下库尼亚、姆贝莫、塞斯科和莱昂等新援后,俱乐部尚未通过球员转出获得直接收入。拉什福德租借至巴塞罗那仅帮助减轻了32.5万英镑的周薪负担,埃兰加和卡雷拉斯的二次转会分成也仅是象征性收益。

  曼联近年来的转会操作存在明显结构性问题:青训球员被低估价值,中档引援处理亏损严重。麦克托米奈的转会是典型例证——这位苏格兰中场以2570万英镑加盟那不勒斯,创下俱乐部十年最高售出纪录(除迪马利亚和卢卡库的折价交易外)。2015年迪马利亚以4430万英镑转会巴黎,较曼联此前的5970万英镑买入价大幅亏损;卢卡库2019年6800万镑加盟国米,同样低于7500万镑的引进成本。

  与其他英超俱乐部的对比更加凸显曼联的运营劣势。利物浦今年夏季将路易斯·迪亚斯以6000万英镑售予拜仁,实现1000万英镑净利润;通过出售宽萨、本-多克等青训球员回收7000万英镑;甚至在阿诺德合同到期前一个月仍从皇马获得1000万英镑转会费。曼城同样展现出高效运营能力:今夏出售麦卡蒂、库托和佩罗内收获6000万英镑,阿尔瓦雷斯两年内从1400万英镑增值至6500万英镑转会马竞。

  内部消息透露,格雷泽家族的管理模式严重影响了曼联的转会决策。球员常被过度延长合约以“保值”,导致出售时合同期限不足,价值暴跌。交易多被拖延至窗口末期,迫使俱乐部接受压价。这种模式导致德赫亚、马夏尔、林德洛夫等球员离队后难以获得理想下家。

  新任足球总监杰森·威尔科克斯和招募主管克里斯托弗-维维尔正试图改变这一局面。他们需要重建曼联的球员估值体系,并学习竞争对手的运营策略。桑乔、加纳乔、安东尼等挂牌球员的未来去向,将成为检验俱乐部能否突破转型困境的重要指标。俱乐部希望通过球员销售回收1.2亿英镑的目标,但在谈判弱势下可能缩水至6000万英镑。

  曼联的长期竞争乏力与其转会市场运作能力密切相关。只有在建立健康的球员流通机制后,俱乐部才能真正重返顶级竞争行列。这个夏窗的最终操作将揭示曼联是否已找到破解“售人难题”的有效路径。

相关资讯
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