足坛反腐风暴:王小平受贿案背后,从纪律守护者到阶下囚的蜕变历程
在备受关注的中国足坛反腐风暴中,前足协纪律委员会主任王小平的案件成为焦点。今年7月30日,北京市朝阳区人民法院一审判决,王小平因受贿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十年六个月,并处人民币七十万元罚金。

案件审理过程中,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,据财新网报道,王小平在宣判现场情绪激动,甚至踹翻了被告人席位,并曾表示不服判决将提起上诉。这一场景与他此前在专案组配合调查时的态度形成鲜明对比。
关于受贿动机,王小平在亲笔撰写的悔过材料中透露,转变始于多次前往俱乐部授课的经历。他目睹许多球员和教练驾驶豪华车辆,生活条件优越,这种视觉冲击让他的思想逐渐产生变化。同时,足协内部管理混乱,多人利用职权谋取私利的环境,也促使他为了个人和家庭未来的养老保障,开始收受钱财。
在案件调查阶段,据南方周末记者吴小飞的深度报道,专案组工作人员通过近500次各种形式的教育引导,帮助王小平认清现实、端正态度。办案人员采用了一个形象的比喻:将他比作一棵需要医治的病树,相较其他"烂树"而言,他的受贿数额和社会危害程度较轻,且在足协属于兼职身份,尚有挽救余地。
值得注意的是,中国足协纪律委员会作为行业纪律的最高监督机构,其负责人的沦陷尤为令人痛心。该部门本应维护足球比赛的公平公正,却成为腐败的重灾区,这反映出中国足球管理体制存在的深层次问题。
此案的审理也揭示了中国反腐败工作的细致入微。专案组通过长时间、多形式的教育引导,不仅收集了犯罪证据,更促使嫌疑人从思想深处认识错误,这一做法体现了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的特点与方法。